在传播AI失业焦虑之前,先看清工作的本质 观后笔记

Alex
Alex
发布于 2024-06-12 / 162 阅读
0

在传播AI失业焦虑之前,先看清工作的本质 观后笔记

AI无法取代什么样的人类工作

关于阶层想象

《狗屁工作》一书中描述了跑在马车前确认道上是否有坑的男仆,他更多的是起到装点门面的效果。假若这个工作用AI取代,我们会觉得不够带劲,因为这个工作带有阶层装饰效果。同理,ATM取代柜员,餐厅点餐二维码取代点单服务员,但无法取代银行VIP服务、高级餐厅人工服务。AI无法取代我们文化中,对阶层、地位的想象。

同类拓展:凡勃伦《有闲阶级论》中铝汤勺与银汤勺的例子

关于“最后一公里”

“如果你的工作让一群高中毕业生训练3个月就能很好地完成,那么这个工作很快就会被AI取代。” 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是可以被AI取代的。

AI大模型通过压缩全人类的知识,可以成为超越小白,但无法成为顶尖专家的存在。

如果把全人类的知识比喻成一个圆,一篇博士论文是圆上往外捅的一个点,那个点就是大模型无法触及的。

由人主动发起,以让任务最终落地,这“最后一公里”的交付对接工作仍然由人来完成

延伸思考:

  • AI正在重塑公司的组织形式。以往是大部分人牵线搭桥,小部分人完成交付。而我们日后的工作可能会越来越像外包、“插件”,把个人的能力用AI放到最大,哪里需要就插到哪里。

AI时代的年轻人就业该何去何从

“年轻人有的只是知识,但你的知识又比不上AI,你还没有AI便宜。” 那该怎么办?

打破“就业稳定”的幻想

“追求稳定”所暗含的设定是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,而我们很少去自发地说我想干什么。我们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做对题的人,给出正确答案的人。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,更多的是要求你给一个你自己的答案。

思考点:

  • 教育模式的滞后性。我们应该更积极地规划培养自己在AI时代应具备的能力。

  • 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。AI的出现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的这一能力。我们唯有通过在现实生活的实践应用中积累经验,培养对事物的洞察力、判断力,进而从容地解决问题。

社会在不断演变,越去“追求稳定”越没有稳定。我们应积极求变,在主动尝试中不断积累新的实践经验,才能处在稳定的状态。

AI时代年轻人应该建构的能力模型

  1. 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在AI替代人类dirty work的情境下,你需要的是创意力、即战力。将你的idea架在AI上来体现人的价值,由此解决AI到交付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2. 提问力。这是由搜索引擎时代的检索力跃迁而来。但目前对于什么是好的提问力,怎样培养提问力,还尚无定论。不过我们目前能着手的是先熟悉与AI打交道——有意识并熟练使用AI工具是一种基本素养。比如做一件事情时先看看能不能用AI工具辅助解决。

  3. 看透本质的能力。即马斯克主张的“第一性原理”。拨开冗余信息的迷雾,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。

思考:你从事(或者想要从事)的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在解决何种问题?

延伸思考:AI的发展阶段与人们对AI的认知误区

“中国技术创业的三部曲——一夸二骂三干事”

我们现在对AI有广泛地讨论,但还没到大规模应用的阶段。

延伸:

  • 技术普惠的问题。

  • “大模型投毒员”——不存在真正的“无监督学习”。

例子:“白丝魔理沙”聊天机器人(2010),微软聊天机器人Tay(2016)

关于AI的认知误解

  1. AI使用逻辑的误解。并非用得越多越好使、并非提问角度越刁钻出的结果越好(对于大模型而言)。

  2. 看待AI的态度极化。要么鄙视、要么恐惧/崇拜。

原视频
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Zb421e7xy/